当前位置: z6尊龙旗舰厅 > 延边新闻 > 经济 > “黑牡丹”缘何变成“金牡丹”?——汪清县黑木耳产业长盛不衰探秘

“黑牡丹”缘何变成“金牡丹”?——汪清县黑木耳产业长盛不衰探秘 -z6尊龙旗舰厅

2024-06-18 08:52:26来源:

“东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在东北三省黑木耳市场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直白地说出了汪清县黑木耳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

汪清县是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的,被称为“黑牡丹”的木耳何以成为农民眼中的“金牡丹”?日前,记者来到汪清县探寻其中的奥秘。

技术革新引领品质升级

汪清县地处长白山麓,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垂直变化较大,无霜期短、积温低,为黑木耳产业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气候条件。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活立木蓄积近1亿立方米,“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的汪清县,天然坐拥了黑木耳产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

汪清县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距今已有160多年。早在1979年,汪清县就被国务院授予“黑木耳千担县”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木耳之乡”。

最初,汪清县黑木耳栽培主要是原始地栽方式,即在“三九”隆冬季节,选择砍伐中龄柞树,靠自然孢子接种的方法栽培黑木耳,这种“靠天生耳”的方式根本无法保证产量。随着技术的革新,黑木耳栽培经历孢子液接种、木段栽培、袋料栽培三个阶段,从出耳率较低的孢子液接种法到产量大幅度提升的木段栽培技术,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培育方式得到创新,开始转向推广袋料栽培技术。2005年,汪清县开始推广黑木耳小孔单片生产技术。时至今日,新技术已经应用于汪清县黑木耳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

2022年10月,汪清县成立黑木耳科技小院,继续致力研究和推广长白山黑木耳野生资源开发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现如今,汪清县在黑木耳种植主要区域实行制袋、灭菌、接种、养菌一条龙式生产模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废弃物处理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汪清县黑木耳形似牡丹花,单片、无耳基,被百姓称为能致富的“黑牡丹”。

单打独斗转型抱团取暖

记者来到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沟村占地面积约18.2公顷的百万袋黑木耳摆栽基地,一串串圆柱状的菌袋整齐地悬吊在棚架上,肥嘟嘟的黑木耳从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来,长势喜人。

作为当地黑木耳种植的带头人,红鸡冠黑木耳合作社理事长林岩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2023年新建14栋吊袋菌包栽培大棚,每栋棚约可吊菌包2.2万个,出干品木耳2650斤左右,产值达到140万元。能有如此的硕果,依靠的就是“聚沙成塔、抱团取暖”。

记者了解到,农民独家独户栽培黑木耳,在菌种研发、成本控制、市场销售等环节,均因过于分散而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三年来,建立了日产3万袋菌包生产线和木耳烘干车间,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市场营销、废弃菌包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本降到了历史最低程度。”林岩说。

在汪清县,像大北沟村这样建起百万袋黑木耳规模基地的数量已达65个。如今,汪清县原来“低、小、散”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单点项目不再彼此孤立,形成了集群式、上下游互动的闭环产业链。

目前,汪清县拥有黑木耳专业镇6个、种植村121个,从事黑木耳产业的省、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专业合作社116家、家庭(专业)农场10家,总投资4亿元的汪清桃源小木耳产业园是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黑木耳三级菌棒生产基地。2023年,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达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黑木耳产量约占全省25%,位居首位,成为汪清县“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

低质低价跨向优质优价

仲夏时节,在汪清县东光镇满河村电商孵化基地,满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光忙着带领村民们为黑木耳直播带货。“再过一个多月,春耳就下来了,我们要提前给市场预热。”杨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电商,巷子再深,也不愁优质黑木耳的销路了。

2023年,满河村新建一个菌包加工厂和一个包装车间,不少出去打工的村民选择返回家乡,从事木耳产业。“以前我在外面打工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现在通过电商买木耳,一斤好货能卖三十多元,一年能赚十几万。”村民韩铁龙说。

2017年,汪清县成功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县建立了100个农村电商基地,实现“线上 线下”销售、黑木耳交易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2020年,汪清县推动木耳企业入驻“832扶贫电商平台”,年销售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总值达到1120万元。2021年,汪清县对接阿里巴巴公司,协助县内木耳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

好销路更要有好产品。为了扩大汪清县黑木耳产品影响力,汪清县助推“丹华”“吉绿源”木耳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汪清县举办中国·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汪清黑木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1年,“汪清黑木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汪清县成立木耳协会,引导公司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全部入会,整合资源提高市场话语权,打造集商贸展销、物流配货、办公商洽等为一体的交易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

“黑木耳虽小,背后却是大产业。我们正在努力提高优质产品的高效价值,以实现全民参与和全民增收。”汪清县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大涛对记者说。

家庭副业变身增收主业

每天清晨,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河村村民闫翠莲都要乘坐班车,从村子出发,前往离家约一公里的桃源小木耳基地产业园工作。

闫翠莲是村里的脱贫户,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这里属于山区,耕地少,过去,家里收入纯靠种地,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收入。”回忆起过去的穷日子,闫翠莲心里不是滋味。

桃源小木耳基地产业园建成后,闫翠莲在家门口就业,用自己的双手致富。“木耳卖得好、公司待遇好,我们干劲也更足。这些年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就来厂里干活,不舒服时在家休养,一年也能挣两万多块钱。”谈到现在的好日子,闫翠莲乐呵呵地说。

在天桥岭镇,像闫翠莲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脱贫群众并不在少数。“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能够带动脱贫户、村民就业,持续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唐大涛表示,现在全县正积极推动黑木耳产业发展,一方面帮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脱贫户、村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村民科学合理种植黑木耳,严控品质、拓宽销路。

目前,汪清县百万袋以上种植村65个,60%以上的村以黑木耳为主导产业。全县黑木耳种植人数达1.4万人,3万余人从事黑木耳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从事黑木耳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自脱贫攻坚以来,汪清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1亿元,实施黑木耳产业项目115个,为全县16379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单一栽培跃升多元经营

黑木耳产品提质升级,产业链不断延长,离不开科技助力。

在菌种研发上,汪清县依托中国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黑木耳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吉冠食用菌研究所,研发出3个区域自有新菌种,推广标准化液体菌种,正在谋划建设集研发、检测为一体的菌种研发中心。

在产品加工上,汪清县引进培育黑木耳深加工企业,建设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开发木耳酱、木耳超微粉等特色产品并推向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木耳产业与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业态相互融合,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在菌袋回收上,汪清县引进宏日新能源、三聚环保新材料等企业,将废弃的木耳菌袋通过分离、降解,把废弃的塑料袋被加工成塑料颗粒,废弃的菌渣被生产为生物菌肥,产生的污水处理为可灌溉的中水,有效消除环境污染并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可持续发展。

随着围绕生产端的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汪清县已形成集菌种培育、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废弃菌包回收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了绿色无污染的产业发展链条,黑木耳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金钥匙”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剂”。

如今,汪清县正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经营,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之路上大步迈进。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郑茂

责任编辑:齐艳红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 2007- 延边新闻网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

邮箱:

网站地图